从“中国制造”到“全球品牌”:消费电子出海的突围之道
从充电宝到无人机,从3C数码到智能家居,近年来中国消费电子品牌在海外市场持续发力,越来越多“中国智造”成为全球消费者的心头好。
过去一年,消费电子出海呈现出产品更加智能化,生态更加本地化,以及合规意识增强的趋势。并且,企业不再只将目光聚焦传统的欧美发达市场,更加关注多元市场的机会。
商业模式升级与市场拓展背后的核心动力,无疑是企业持续创新的能力。然而出海之路并非坦途——宏观环境的不确定性、渠道博弈与品牌竞争、深耕本地化涉及到的各环节挑战,每一关都是要打的硬仗。
下一轮出海浪潮中,决定消费电子企业成败的关键维度会有哪些变化?标品如何实现差异化竞争?还有哪些市场机会值得新入局的中小企业关注——带着这些问题,在36氪与钱塘建投集团共同举办的2025「以“匠心”,至“世界”」出海大会上,我们与消费电子行业的出海代表企业、测试检验机构进行了讨论。
01消电出海从“产品交易”,转向“信任共建”
全球化竞争格局下,中国消费电子行业逐渐形成一个共识:性价比不再是决定性因素,产品创新才是关键。品牌在海外市场的竞争维度,正在从性价比转向品牌性溢价,从“产品交易”转向“信任共建”,这不仅仅是定价策略的升级,而是围绕品牌力、服务力、价值观共鸣展开的系统性竞争。
具体到新能源行业,华宝新能全球品牌负责人Tracy Wang发现,每个市场的“价值锚点”不一样:欧洲是绿色能源的高地,高度关注可持续发展和碳足迹;北美更关注产品在户外和家庭应急的功能及经济应用价值;日本作为地震灾害频发地区,则非常注重产品的刚需实用性与细节体验,是“实用主义者”的代表。
在半导体存储行业,如雷克沙海外电商总经理宛谦所说,竞争的关键“不看谁现在活得好,要看谁活得久。”雷克沙海外销售占比高,其中线下的价值渠道有很大贡献,能筛选价值用户,提高品牌溢价和品牌定位。而要在线下扎根,赢得消费者信任,品牌需要在产品的研发创新、品质与服务环节,全方位坚守长期主义,以此应对市场变化中的不确定性。
宛谦表示,线下渠道要维护渠道商的利益与信任,考虑商业利益、渠道声誉和全网营销点评率等。同时,线下渠道经营一定是长期行为,不管是入驻还是销售周期都很长,线上的重点则在于运营效率与本地化的内容营销,并与线下结合,形成完整的全渠道销售网络。线下用户看到产品,认可后会在线上快速购买,线上份额和排名影响会促进线下的入驻和成交。在公司内部,也要拉通两个渠道的认知,发挥各自渠道的特点,从品牌维度实现渠道协同。
在3D打印类目,中国品牌曾经通过性价比优势实现突围,但是3D打印研发周期长,因此创想三维营销总监韩宗波认为,未来品牌要不断创新以保持竞争力。在打造品牌方面,创想三维通过在海外市场赞助活动、公益项目拉近与用户距离。并且以开放的心态与上下游、同行和科技爱好者合作,建立本地服务中心,通过提高服务效率增加用户的好感。
想要发挥产品研发上的优势,中国品牌要适应目标市场需求。作为协助企业出海的技术性平台,SGS中国区副总裁赵晖表示,出海企业需要认识到,合规不是成本,而是品牌溢价的“通行证”。企业可以通过第三方的测试与认证(如可持续发展、生态设计等)转化为海外认可,凸显产品在可持续发展和生态设计方面的特性,增强国际竞争力,实现品牌溢价,这是从“中国制造”到 “全球信任”的关键一步。
02品牌突围,的差异化路径
华宝新能:讲好ESG故事
在海外市场,ESG是近年来一大热门话题。清洁能源企业将ESG融入企业战略,不仅可以符合当地监管要求,持续创造社会价值,商业回报也终将水到渠成。
对于华宝新能而言,ESG从来不是“附加题”,而是贯穿产品研发、生产制造与全球市场实践的每一个环节,例如参与土耳其大地震救灾支持,与全球环保机构合作多个可持续项目。Tracy Wang透露,截至2024年底,华宝新能的产品已累计节约超10.7亿千瓦时电力,减少106.9万吨碳排放,是行业内首个获得“国家级绿色工厂”认证的企业,全链路实现智能化、数字化,以及对生产过程中能耗和产品质量的实时监测和跟踪,提升生产效率和资源利用率。
让全球用户认同绿色能源,关键是“用本地语言讲他们听得懂的故事”——欧洲注重绿色理念与社会责任,倾向价值观共鸣;美国、日本更看重品牌的实用性与实际落地。
因此华宝新能的策略是“本地化叙事 + 精准渠道沟通”:在美国借力科技类、商业类媒体及红人,深度输出品牌价值观与产品理念,策划城市快闪,与年轻人建立情绪连接;在日本借助Line等本地社交平台打通用户触点的全链路;在德国、英国采取“以点带面”的策略——打造标杆落地项目,通过一两个“讲得清、传得出”的好故事,撬动整个市场的感知与认同。
雷克沙:洞察需求,坚持技术投入,实现产品创新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半导体存储行业的原材料供应,始终处于卖方市场,受到来自美国、日韩等地区供应商牵制。面对海外竞争压力,雷克沙通过聚焦创新,切入服务场景,在行业内站稳脚跟。例如,雷克沙在调研用户和合作摄影师的反馈后,率先推出差异化的金属三防存储卡等产品,满足了摄影师在野外作业场景下的需求。
洞察用户需求后,品牌需要通过持续的技术投入实现产品创新。雷克沙推出一系列搭载自研主控的产品,打通生产环节的全链路,使供应链的稳定性与灵活性得到了整体性提升。
创想三维:会员订阅制化解耗材成本
3D打印耗材供应和海外物流成本高,为了让不同耗材与更多打印机相适配,创想三维推行会员制,与耗材强捆绑,一边在线上做社媒活动、线下做用户见面会,一边在线下店推广会员订阅制,通过将服务与耗材结合,解决售后问题,同时激励用户在社交媒体分享,形成正向促进的循环。
SGS:中小企业的优先市场策略
对中小规模的消费电子企业来说,可用于出海业务的资源有限,因此在市场布局时无法做到面面俱到。如何选择优先攻克的市场?在赵晖看来,欧美法规管控系统,市场监督严密,证书周期长,一些靠给欧美企业做代工起家的企业,可沿用成熟产品的认证路径,优先进入欧美市场。东南亚和中东等新兴市场的准入法规可能沿用成熟体系,加简单审核,周期和成本更低,因此企业可以寻求大型国际机构的帮助,定制更快进入市场、变现的方案。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杭州钱塘企业出海服务基地”,作者:浙企出海,钱塘经授权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