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22年出口第一,这家老牌车企终于IPO,总市值超1800亿元|出海踏浪者

钱塘出海2025-09-30 14:11
21年完成IPO长跑,连续22年出口第一

引言:

企业出海不再是选择,但出海方式仍然有很多选择。品牌出海、供应链出海、跨境电商……每一种模式背后,都有无数个中国公司艰难探索的故事;北美、东南亚、中东、拉美……每一个遥远的大陆上,都有越来越多中国品牌的国际化身影。

从四十年前引进外资,到如今“组团”出海,钱塘作为杭州外向型经济的主阵地,一直是企业自我变革,突破求新的桥头堡。中企国际服务中心长期关注海外市场和出海企业,基于此,2025年我们推出新栏目“出海踏浪者”,寻找各领域的出海标杆,以专业视角拆解实操案例,在寻找共识的过程中沉淀方法论,也在非共识中探寻差异化的发展路径。

以下是本栏目的第十三篇文章

9月25日,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奇瑞”)正式在港交所挂牌上市,这家历经二十余年上市征程的车企,终于叩开IPO的大门。上市首日高开超11%,截至收盘股价为31.92港元,总市值超1800亿港元。

此次奇瑞上市全球发售,发行价区间为27.75-30.75港元,募资规模达91.4亿港元,成为年内港股规模最大的车企IPO。公司计划上市募集的资金中,35%用于研发不同车型和版本的乘用车,25%用于未来1-3年下一代汽车及先进技术的研发,20%用于海外市场拓展,10%升级安徽芜湖生产设施,剩余10%作为营运资金。

奇瑞总部位于安徽芜湖,以乘用车、商用车全品类整车研发生产为核心,同步布局动力总成、核心零部件(如发动机、变速箱、智能座舱部件)的自主研发与制造,拥有“燃油车+新能源车”双线产品。

2004年以来,奇瑞6次冲击IPO均告失败,其中三次因为股权结构复杂,股权归属、利润分配等核心问题长期难以厘清,不符合上市对股权清晰的要求,也叠加因不同阶段的内部经营波动等问题而折戟。

但值得注意的是,奇瑞在海外市场相较于国内其他自主品牌汽车长期保持领先,2024年海外销量达114.5万辆同比增长21.4%,自2003年起已经连续22年位居中国自主品牌乘用车出口榜首。

奇瑞也是最早将整车、散件组装(KD)散件、发动机出口至国外的中国自主品牌乘用车公司之一,并与西班牙老牌车企EV MOTORS合作在巴塞罗那经营生产工厂,于2024年12月下线首台EBRO S700汽车,成为首家在欧洲生产整车的中国自主品牌公司。

01 6次上市失败 21年完成IPO长跑

目前,奇瑞旗下有奇瑞、捷途、星途、i CAR和智界五大细分品牌。前四个品牌分别面向大众及家庭用户、“旅行 + 户外”垂直场景、中高端用户、Z世代消费群体。智界则由华为与奇瑞联合打造,前者提供产品定义、辅助驾驶系统、智能座舱系统、市场营销等服务,后者主要参与产品开发、供应链管理、制造、质量保证和售后服务。

招股书显示,2022-2024年,奇瑞营收从926.18亿元上升至2698.97亿元,复合年增长率达到70.7%;净利润从58.06亿元增长至143.34亿元,复合年增长率57.1%。2024年,奇瑞也是全球前20乘用车公司中,唯一一家新能源汽车和燃油车销量,以及中国及海外市场销量同比增长均超过25%的乘用车公司。

2025年第一季度,奇瑞营收达到682.23亿元,较2024年同期的549.10亿元,同比增长24.2%。营收结构中,乘用车与汽车组件及零部件销售占比约98%,剩余2%为汽车业务配套服务收入,包括采购、生产、技术开发等。

目前奇瑞销售的大部分车型仍以燃油车为主,但也可以看到向新能源车转型的趋势,燃油车占乘用车销售总量从2022年的85.1%降至2024年的76.1%,新能源汽车占比则从14.9%上升至23.9%;2025年第一季度,新能源汽车占比进一步提升至30.3%。

转型背后是研发投入的持续加码,招股书显示,奇瑞2022年、2023年及2024年的研发投入分别为41.28亿元、68.49亿元和105.44亿元,三年翻了近3倍。

与其他车企扎根一线城市不同,奇瑞的总部始终在安徽省三线城市芜湖,今年8月,位于芜湖经开区“三湖”片区的奇瑞全球研发中心完成交付,将容纳1.5万名员工。

奇瑞为什么落地芜湖,要从上世纪90年代说起。当时芜湖面临支柱产业纺织业衰退的困境,地方经济亟需转型,1993年,芜湖市政府启动代号“951”的汽车项目,将其列为安徽省“九五”期间头号工程。

1996年,时任芜湖市副市长的詹夏来力邀当时为一汽总装车间主任的尹同跃返乡造车,第二年,安徽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在芜湖城北废弃砖瓦厂成立——这也是奇瑞的前身,由尹同跃担任总经理,詹夏来任董事长。

奇瑞诞生后因无生产许可证面临停产危机,经多方协调,2001年将20%资产无偿划转给上汽,更名为“上汽奇瑞”后才拿到“准生证”。但这次无偿划转资产使奇瑞长期难以厘清股权归属、利润分配等核心问题,不符合上市对股权清晰的要求。此后奇瑞6次冲击上市失败,其中三次都是因为股权结构复杂,直到今年第7次申请上市,才完成21年IPO长跑。

02 连续22年 在海外“闷声发财”

当新势力们近两年在海外大刷存在感的同时,很少有人知道的是,奇瑞才是一直在海外市场闷声发财的“最大赢家”。

根据招股书,奇瑞2024年在海外市场的营收达到978.68亿元,占总收入的39.7%,已经连续22年位居中国自主品牌乘用车公司乘用车出口量第一,在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累计销量超过1300万辆。2024年,奇瑞在欧洲、南美和中东及北非地区的销量,也都位列中国自主品牌乘用车公司第一,在北美及亚洲(中国除外)销量位列第二,仅次于比亚迪。

目前奇瑞在海外销售的绝大多数仍然是燃油车,很大程度上也符合海外市场整体现状——虽然新能源汽车代表了中国品牌出海的未来趋势,但目前海外市场汽车消费仍是以燃油车为主。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2024年1-11月,传统燃料汽车出口420.3万辆,同比增长26.7%,新能源汽车出口114.1万辆,只同比增长4.5%。

2000年初,奇瑞开始进军海外市场,为了避开竞争激烈的欧美市场,选择先切入中东、北非等新兴市场,旗下瑞虎3、艾瑞泽7等车型在海外售价约8-12万元人民币,低于同级别日韩车型20%-30%,以此凭借性价比优势积累口碑。在这些市场站稳脚跟后,奇瑞才逐步进军西欧、北美市场。

目前,奇瑞在海外市场不同区域的布局相对均衡,并未过度依赖某个单一市场。2024年,其销量最好的是欧洲市场,在海外市场营收中占比52.4%,亚洲(不包括中国)占比30%,美洲占13.6%。

虽然奇瑞最先切入的中东和北非市场体量不大,但增长潜力仍然巨大。根据从国际汽车制造商组织(OICA)、中国汽车工业协会(CAAM)、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三方数据,中东和北非市场是乘用车销量增长最快的地区,2019-2024年复合年增长率达14.2%,2025-2030年预计达21.4%;而欧洲2019年至2024年增长率为-2.7%,北美则增长率持平。

03 从整车出口到本地化生产研发的海外征程

可以说奇瑞用25年完成了从整车出口、散件组装到海外本地化生产与研发的海外布局三个阶段。

2001年,奇瑞向叙利亚出口第一辆汽车,彼时尚未建立海外生产基地,汽车是从国内芜湖等工厂生产后直接出口。

随着海外市场份额扩大,奇瑞开始转向散件组装(KD模式),在国内设立专属KD套件生产线,完成汽车所需零部件的拆解、分类与包装,在海外进行KD套件组装,成为最早出口KD散件及发动机的中国自主品牌之一。

奇瑞的KD套件根据海外市场的生产条件、当地法规及成本需求,细分为全散件组装(CKD)、半散件组装(SKD)、直接散件组装(DKD)三种形式。CKD是完全拆解的零部件套件,针对具备完整汽车组装能力、追求高本地化率以享受政策优惠的市场;SKD为半拆解零部件套件,核心模块已完成初步组装,针对组装能力有限的市场;DKD是组装程度最高的套件形式,车身已预装完整内外饰,电动系统、动力系统、悬架及轮胎均已完成初步集成,海外工厂仅需进行简单拼接、调试与质量检测,针对汽车产业基础薄弱、组装能力有限的新兴市场。

2020年后,奇瑞开始在海外建设整车生产工厂,并于2024年12月在西班牙下线首台EBRO S700汽车,成为首家在欧洲生产整车的中国自主品牌公司。

招股书披露,目前奇瑞还在德国、西班牙、巴西、墨西哥和马来西亚设立了5个研究机构,以进行本地化的研发活动,在巴西、沙特阿拉伯、马来西亚、东欧等地进行车辆测试,涵盖冷热、高海拔、高湿度等挑战性环境,确保车辆符合不同地区的全天候测试标准。

参考文章:

《奇瑞港股招股书》

汽车头条.《芜湖还是哪个芜湖,奇瑞成了谁的奇瑞?》

砺石商业评论.《发掘尹同跃,创办奇瑞汽车,出任副省长,他是安徽汽车产业崛起背后的关键之人》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2024年11月汽车出口情况简析》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杭州钱塘企业出海服务基地”,作者:浙企出海,钱塘经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