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税务合规:中企出海的必修课|出海大视野

钱塘出海2025-09-05 10:17
跨境税务合规已不再是“选修课”,而是企业迈向国际市场的必修课。

近年来,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步伐不断加快,境外投资、设厂、并购规模持续扩大。与此同时,全球税务透明化的浪潮席卷而来:OECD 主导的 CRS(共同申报准则)、BEPS 2.0(全球最低税制)正在重塑跨境经营环境。

跨境税务合规已不再是“选修课”,而是企业迈向国际市场的必修课。

对政府部门而言,这是落实国际规则、推动营商环境国际化的重要抓手;对企业而言,这是提升信誉、保障长期发展的护城河。

全球趋势:

从“避税”到“合规”

截至目前,已有 150 多个国家和地区加入 CRS 网络,中国也在全面对接相关规则。税务机关通过自动交换金融账户信息,能够更精准地识别企业和个人的跨境资产与交易。与此同时,BEPS 2.0 全球最低税制也在逐步实施,大型跨国企业面临新的税收筹划与合规挑战。

在这种背景下,企业必须意识到:过去依靠“信息不对称”的时代已经结束。 透明与合规,不仅能减少潜在风险,更是获得国际合作方信任的前提,也是国家推动企业走向国际化的重要基石。

三大典型痛点

与应对思路

痛点一:境外利润回流受阻

不少企业在境外盈利后发现,利润难以顺利回到境内。原因往往在于投资初期未办理 ODI 备案,或缺乏合规的资金路径设计,导致资金“卡在外面”,既影响现金流,又增加税负压力。

解决思路 在投资阶段就规划资金通道,通过 ODI 备案、跨境资金池等方式,确保利润回流合规顺畅。

痛点二:架构缺乏实质经营

部分企业在境外仅注册“纸面公司”,没有真实办公、人员或业务支撑。这种安排不仅容易在当地被认定为“避税”,失去税收优惠;同时在 CRS 信息交换中被穿透识别,增加监管关注。

解决思路 通过在境外设立区域总部、配置必要人员与业务功能,确保架构具备“实质性经营”,既满足监管要求,也能合法享受协定优惠。

痛点三:境外账户与资产冻结风险

近年来,一些企业因股权结构不合理,或在目的国遭遇合规争议,出现银行账户被冻结、资金受限的情况。印度政府针对小米的合规处罚案例,就凸显了不合理架构带来的直接风险。相反,也有企业在投资前就完成合规安排,实现了利润顺利回流和融资落地。

解决思路  在架构设计中引入风险隔离机制,如分层持股、清晰划分权责,确保单一争议不会危及整体业务运作。

从成本到价值:

合规的双重意义

不少企业主往往将跨境税务合规理解为“额外负担”。但事实上,合规安排不仅能降低风险,更能带来可量化的收益和长期竞争优势。

一方面,合规能带来直接的税收节约。通过善用我国与各国/地区签订的双边税收协定,企业在分红、利息、特许权使用费等跨境支付中,往往能把预提税从 10%–15% 降至 5% 甚至更低。

另一方面,合规是提升国际信誉和合作便利度的关键。境外银行在开户时越来越重视企业的合规证明,投资方在尽职调查中也会把跨境架构和税务安排作为重点。如果缺乏合规设计,往往导致银行拒绝开户、投资停滞;相反,清晰透明的合规安排,不仅能提升跨境合作效率,更能在融资、上市或国际并购等关键节点上,为企业赢得信任和顺利通行。

换句话说,跨境税务合规不只是“防风险”,更是“降成本”“强信誉”“促发展”的战略资产,也符合国家推动企业合规出海的政策导向。

平台赋能:

打造合规出海生态

企业在“走出去”过程中,不仅需要市场机会,更需要合规支撑。为此,中企国际服务中心正携手境内外顶尖服务商,搭建覆盖政策、法律、财务、税务的全链条支持体系。

汇智集团(U&I Group)作为平台境外法税服务合作方,将凭借在跨境架构与合规实践领域二十余年的经验,以及覆盖全球 160 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服务网络,与平台共同为企业提供“合规体检—架构优化—风险隔离”的整体方案。平台与服务商的协同,正形成“政府指导—平台统筹—专业落地”的合规生态,助力中企在全球市场行稳致远。

跨境税务合规,是出海企业必须跨过的门槛。它不仅是应对监管的防护网,更是企业在全球市场上获得信任、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石。

这既是企业提升竞争力的必修课,也是国家和地方支持民营经济高质量出海的重要举措。合规不仅是护航,更是通行证。

另外中心将深度对话汇智集团杭州合伙人,我们将结合典型案例,深入分享企业如何通过合规安排,把风险转化为竞争力,诚邀关注后续报道!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杭州钱塘企业出海服务基地”,钱塘经授权发布。